全屏 高坪区街道地图 高坪区乡镇地图 试试看!
33地图四川省地图南充高坪区地图[切换城市]-→ 三维地图 网站简介:提供城市三维/卫星/电子地图、区县/街道/乡镇地图、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。
南充地图 辖区: 【西充地图 | 仪陇地图 | 蓬安地图 | 营山地图 | 南部地图 | 阆中地图 | 嘉陵地图 | 高坪地图 | 顺庆地图】 其他: 【地图下载】 【友链

使用说明:点击“全屏”可放大地图窗口;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;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;地图左上角“+”可放大“-”可缩小;“上下左右箭头”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;点击“三维图/二维图/卫星图”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、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。




四川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

高坪区地图

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

 
高坪区

高坪区位于南充市境南部,城区东部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、嘉陵江中游东岸,属低山丘陵区。年均降水量1007毫米,年均气温17.6℃。水资源丰富,嘉陵江、螺溪河、万家河、蜿蜒河、罗家河及大小溪沟呈扇状分布。境内有石油、天然气、岩盐等矿产资源。成(都)达(川)铁路和318国道、南(充)前(锋)公路贯穿区境。名胜古迹有南充白塔、金城山森林公园和磨儿滩等。

基本概况

   真武祖师”的“祖师”一词,也不过是信徒对他的尊称而已。
  真武宫正殿背面,与真武祖师一壁之隔,塑的是“慈航真人”,也就是人们熟悉的观音菩萨。真武宫后面穿过院坝是一小台地,比院坝高出三米,实是凌云山的峰巅所在。据说台上原建有观音殿,不知毁于何时。近年在上面修了一座八角亭,画栋雕梁,古古朴典雅。亭中石雕:老子骑青 在云雾中行进,须眉皆白、安详有神,造型精美。亭周有八根石柱支撑,每柱高四米,浮雕流抱柱。工艺精细。

诸葛山

  诸葛山之所以成为名迹,是据传说在一千诸葛亮。因此,这里的山,这里的寨,这里的寺庙,都以诸葛命名。
  在诸葛寺还有明代摩相当和诸葛寺在南充市高坪区高坪镇龙头寺村,距南充城郊约七公里。从南充市到诸葛山有一条石板大路,是古代南充到岳池、广安的通道。穿高坪坝,上望城坡,一直沿着绵延起伏的山岭行进。可直达诸葛山。
  诸葛山属凌云山脉,山势陡峭,上有寨堡,建于清嘉庆年间,北寨门右侧有两块石碑,为山寨培修碑记,碑文如下:昔武候上识天文,下明地利,曾觉此山进可以攻,退可以守,因屯兵焉。此诸葛寨所由名也。嘉庆四年创修甚固,然历年既久。不无崩颓,兹值盗匪猖镢,爱约乡村募化补修,迄今工成告竣,特将同志诸公开列于左“咸丰三年六月”。
  碑文告诉我们,诸葛寨创修于嘉庆四年即公元1799年,相隔54年后又作了一次培修。修寨原因是盗匪猖镢,村民为了上山躲避匪患,今值太平盛世,已毫无堡垒作用。只是供人凭吊的景点而已。
  北寨门并非人工垒砌,而是在雄踞山边一巨石上开凿而成。除门楣已毁外,其余保存完好,关闭寨门的上杠孔眼依然存在。山寨西侧顶峰,广约2亩,其上遍布天然圆形石块,俗称“天鹅抱蛋”,十分奇特。圆石直径1.5米左右。最大一块圆石直径3米,中部凿一碾 ,俗传为诸葛亮造火药的工具。但火药发明于七世纪,孔明打仗,何曾用过火药?纯属讹传。
  诸葛寺在诸葛山之东南侧,背靠悬崖,创建时间无从稽考。寺庙已荡然无存,惟见山岩有若干孔眼。为当年附岩建庙痕迹。岩脚个林间。散存不少断头折擘的菩萨,可以想象当年寺庙规模相当宏伟。

历史名人

  高坪区历史悠久,上至高坪区的前身西汉安汉县,乃至南充县到高坪区,各界有重大影响的名人荟萃,汉纪信、明韩士英、明父子宰相陈以勤、陈以陛,近现代人物张澜、任伯戈、任乃强等对中国社会均有较大影响,折射出了高坪区的灿烂历史。现择有较大影响的人物简介如下:

纪信

  汉安汉县人,为汉将军。汉高祖三年(前204)四月,项羽率兵围攻荥阳,汉王刘邦被困月余,纪信对汉王说,“事急矣,臣请诳楚”。愿以替死,献假投降计。汉王同意。纪信乔扮成汉王端坐在一乘龙车中,项羽出营审视,见车中端坐者不是刘邦,便问:“你是何人,敢冒充汉王?”纪信答:“我乃大汉将军纪信。”项羽又问:“汉王在哪里”?纪信说:“早已离开荥阳”!项羽气极,下令烧毁来车。纪信所坐的车子和全身被烈火燃烧身亡。不久,刘邦灭项羽,建立汉朝,为念纪信舍身替死的殊勋,故在他的家乡置安汉县,即安定汉室。宋果州太守杨济,为纪念纪信的忠义精神,刻“忠义之邦”四字於南充城西金泉山赛云台石壁上,至今遗迹犹存。

陈寿

  字承祚,蜀汉建兴十一年(233)出生于安汉县,西晋元康七年(297)卒,终年65岁。陈寿自幼矢志攻读《尚书》、《三传》和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等名著,并誓以太史公为楷模——“秉笔直书”。他编撰的《三国志》不仅在西晋颇具名气,至今犹为中外称颂。
  蜀汉景耀元年(258),陈寿秉性倔强,不媚权贵,终被中常恃黄皓贬谪出朝,全家回乡隐居。蜀汉炎兴元年(263),蜀亡。陈寿作《巴蜀耆旧传》,旋改撰《益部耆旧传》10篇,魏散骑常侍文立(蜀旧臣)获陈寿著《益部耆旧传》,回洛阳向晋武帝呈其《传》,武帝慕其才,于泰始四年 (268),察举孝廉,六年(270)升为巴郡中正,从事编著。受命撰《诸葛亮故事集》,嘉封著作郎。
  太康元年(280),西晋灭吴统一中国,三年陈寿回到洛阳,官至太子中庶子,潜心撰写《三国志》65篇。

韩士英

  字延延,明朝成化二十二年(1487)生于南充县世阳乡马兰沟村。幼年勤学好问,闻一知十。明武宗正德五年(1551)乡试中举,正德九年(1515)与杨慎同登皇榜中进士,录吏部主事,转户部侍郎,后外派江西椎税。当时,封为南京宁王珠朱、宸濠,阳谋夺权。他内结权贵,外置瓜牙,朝臣外吏奔走依附,唯恐落后,宁王来了扩张势力,千方百计拉拢他,并以重金贿赂,均被他婉言谢绝。面对宁王的淫威,朝士英守正不曲,秉忠不移,很令宁王折服,方不于以加害。后升岳阳太守,迁岳阳副使,贵州按察使,云南布政使。明世宗嘉靖 二十一年(1543)升工部右待郎,加官保择将,总督漕运,巡抚江南,翌年,领南京兵部尚书衔,实授大使马,在南京择将训兵。时因日本浪人伯颜侵挠舟山群岛和福建漳州等沿海地区。嘉靖皇帝敕令韩士英誓师抗倭,他配合戚继光转战浙江、福建,九战九捷,速将倭寇驱赶出境。奏捷回师时,皇上亲至平台面慰,御赐战袍玉带,并亲书《宫保尚书》扁额,令四川巡抚张世佩派员到韩士英故里悬挂,以彰功德。嘉靖三十一年(1553)加太子少保,受资政大夫参赞机务,领上卿上柱国兵部尚书,同年五月,受户部尚书。因与奸相严嵩政见不合,常遭 臣攻讦。眼见朝风日下,谗臣当道,政治时弊万千,苦于自己又无回天之术,遂于嘉靖三十五年上书乞休,未允。嘉靖三十六年(1558)于北京大司农任上并以再度年迈为由乞休,终于在去河间府视察的路上,接明世宗朱厚璁的渝旨,准休回故里。回到南充后,家居十六余年。退居林下后,身体颇健,能寒暑,色不老‥‥‥上下山谷,轻健胜壮丁。常与辞官还乡的武英殿大学士陈以勤、吏部主事任瀚、詹事府少詹事--东宫讲师黄辉在顺庆东街口四贵坊饮茶呤诗论文,以渡华年。他勤修史事,迁博国学,积四十年之文撰史纂。惜经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卒焚毁无存。后来只在韩氏族谱士知其有:《石 文集》,《石 诗集》、《明朝盛世录》、《登小坊山诗》援梦直上小坊石,乾坤池水流高滴;环视峰烟叠千万,座对仙山令迹咫尺。春风此时能醒洒,客于何人解吹笛;夕阳古道聆镳归,明日西山已存。

陈以勤 陈于陛父子

  系明代南充县人。均中进士,官居宰辅,被誉为父子宰相。陈以勤著《青居集》,陈于陛著《万卷楼集》。
  陈以勤(1511—1586),字逸甫,号青居山人。嘉靖二十年(1541)中进士,选为庶吉士。翌年授翰林院检讨。三十六年升洗马兼侍读学士。
  隆庆元年(1567)十二月二十六日,穆宗即位,以勤首先上疏十事:“定志、保位、畏天、法祖、爱民、崇俭、揽权、用人、接下、听言”。隆庆三年二月,穆宗欣然采纳,并手诏嘉奖其“忠恳”,授以勤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,“入参机务”。后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师等职。次年,以勤任武英殿大学士,成为一朝有名的宰辅大臣。后被排挤还乡逾10年,至70岁时复受上方发给薪俸。
  万历十四年六月十九日病卒,享年76岁,皇帝赠以“太保”、“文端”之美誉,后人在他家乡青居山侧石上镌刻一尊大如以勤的石像,头戴乌纱,身着朝服,手执朝笏,俨然而立。“文化大革命”中虽遭破坏,但石像暗影仍清晰可见。
  陈于陛(1544—1597),字元忠,号垒山人。少时在“万卷楼”读书。隆庆三年(1569)25岁中进士,旋又中甲科三名(即探花),选为庶吉士,授翰林院编修。万历初年(1573),他上疏请求修撰明代正史,被委任为编撰副总裁。编修世宗、穆宗两朝历史,后升为詹事府詹事,兼翰林院侍读学士。万历十九年,官拜礼部右侍郎,领詹事府事,次年改任吏部左侍郎。二十二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,“入参机务”,加封太子太保仍领詹事府事。为继承父志改革,上疏皇帝“亲大臣、录遗贤、奖外吏、核边饷、储将才、择边吏”六事,未被采纳。于神宗二十五年(1597)冬,忧郁而卒,终年53岁。

林修杰

  (1901—1927),南充县青居镇人。1916年考入南充中学后。受到张澜“要为国家进步、民族兴旺而奋发学习”的教导,《新青年》、《甲寅杂志》、《四川学生》等进步刊物也对林修杰的思想影响较大。
  民国8年五四运动波及学校,林修杰积极响应,带头上街讲演和散发传单,在街头当众销毁家里“洋”货。次年6月,在张澜的资助下与吴季蟠、杨昌祚、任卓宣等同去法国勤工俭学。初与李富春、蔡畅、杨昌祚等到巴黎西部德尔中学继续补习法文。10年冬,又与邓希贤(即邓小平)、聂荣臻、刘伯坚、杨昌祚到法国中部克鲁梭斯乃德铁工厂做工。12年,经周恩来、李富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4年,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法国,林与支部成员,向中国驻法使馆提出抗议,迫使驻法公使陈篆在他们拟好的通电上签字。事后,遭到法国军警镇压、逮捕,被驱逐出境。在法共德共帮助下,同年8月,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,并任中共旅欧支部小组长。15年中共中央命林回上海,安排在中央机关工作。11月,任国民党(左派)江西省党部组织部秘书。
  民国16年3月16日,中共中央决定派方志敏、林修杰组织群众武装。4月2日,方志敏、林修杰等同志领导南昌市工人纠察队、学生及扬子州等地的农民武装千余人,捣毁了“AB团”拼凑的省党部。
  四一二政变后,党派林修杰担任中共赣北特委书记兼九江地委书记。八一南昌起义后,林修杰化名李大楷、罗森林带领部分军政人员,转移到庐山白鹿洞秘密活动,并与九江、星子两地的党组织联络,筹划武装起义。救出中共江西省委巡视员金克鹤与革命群众数百人。后率领部队到达岷山,建立游击根据地,后又改为赣北红军游击队。接着,林修杰奉上级指示到波阳与方志敏、李新汉等召开党的秘密会议,同时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,林兼任主席。1927年12月初,林修杰、周菽函与方志敏爱人缨敏同时被捕。同年12月底,林修杰被国民党杀害,年仅27岁。
  1974年,周恩来总理听了中共四川省委汇报林修杰的情况后说:“林修杰同志对党的事业忠诚老实……,他在……白色恐怖下,没有脱党,没有变节,仍然带领干部和群众坚持武装斗争。为中国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,林修杰同志对中国革命是有贡献的。”

张澜

  (1872—1955),字表方,老家住南充县中和乡张广沟(1952年划西充县),故居南充县南溪口(今永安乡),人称“南溪先生”。清光绪二十年(1894)应乡试,中秀才。二十九年,他被保送去日本东京宏文师范书院新科学教育。三十年,在东京留日中华学生会上倡议“慈禧退朝,还政光绪,变法维新”,被清政府驻日公使视为“大逆不道”,押送回国。他回到家乡受顺庆府学教谕骆文廷聘任府立中学堂正教习。朱德、杨森,群英等均在该校读书,故他们对张澜以师相敬。三十一年,创办民立高、初两等小学,他兼任南充县立高等小学与顺庆府中学堂监督(校长)。
  清宣统三年(1911)5月,张澜被推为保路同志会副会长。10月10日,武昌起义,四川军政府成立,张澜受任川北宣慰使,在职两年。民国2年,张澜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。后感于袁世凯擅权专制,他愤而离京回县,任南充县立中学校长,与地方人士创办南充实业学校及果山蚕业社,培养了大批蚕桑事业人才。
  民国4年,袁世凯窃国称帝,云南都督蔡锷率护国军北上讨袁,张澜立即同钟体道在南充宣布独立,声援云南起义,赶走了当地的北洋军,推动了全川的反袁斗争。蔡锷入川,誉张澜为“今日之管仲”!
  民国5年,蔡锷举荐张澜任四川嘉陵遭道尹,主持川北庶政。时人称他为“川北圣人”。民国6年8月24日北京政府任张澜为四川省代省长。
  民国8年,北京爆发五四运动,积极资助南充青年学生林修杰、吴季蟠、邓希贤(小平)、赖庆祺等留法勤工俭学。9年,聘请吴玉章主讲人民权利的理论;发动地方人士兴办实业,并聘请苏州、杭州的丝绸专家尹良莹等到南充传授缫丝,织绸的新技术。10年,张澜复任南充中学校长及县立端明女子学校校长。使该校成为四川有名的学府,罗瑞卿、于江震、任白戈等在校就学期间,曾受先生的民主思想熏陶。
  民国25年,张澜在南充设立蚕丝改良场,发展蚕丝事业。同时设立民众教育馆,普及教育和进行扫盲工作。同年,川北特大旱灾,饥民遍野,刘湘聘请他出任川北赈济会会长。28年,张澜同地方人士创办私立南充建华中学校,由鲜英任董事长,张澜任名誉校长,贾子群任副校长,赵其文等中共党员主持教务。翌年张先生出任校长,使该校成为川北地下党的重要据点之一。
  1949年9月,张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。1954午9月,选为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,同年12月,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。1955年2月9日,先生因病与世长辞,享年83岁。

任乃强

  字筱庄(1894-1989),出生于南充县双桂乡。1905年就读于南充县立高级小学堂。1915年得老师张谰、卢子鹤的资助,考入北平农业专门学堂(今北京农业大学)。在校期间,因参加“五四”运动,组织前门外的演讲活动而遭军阀政府逮捕,后经全国声援获释复学。1920年毕业,在北平《晨报》供职。
  1921年,任乃强随张谰返南充,任县实业局长。协助张谰办地方自治,创办四川省第一所新型中学--南充县立中学,兼教务主任。此间,赴上海、南通、无锡等地考察后,提出兴办职业教育,培养专业人才,发展桑蚕、桐油业,以此振兴南充经济。他的这些见解,很快得到张谰的赞同。在学校增设农蚕、师范二部,实行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,培养了地方实用人才。为增长学生热爱乡土,建设家乡的观念,他首开全省《乡土史议》评说,自编教材,自任讲习。同时创办《实业半月刊》,自己撰文、编辑、发行。五年间,先后出版120多期,评击时弊,宣传实业救国,直至1926年辞去实业局长后才停刊。之后,经过一年多的调查,研究,于1928年写成了巴蜀史地专著《巴蜀史议》一书,首次以现代地理学角度阐述了巴蜀地理特征对社会发展的影响,同时,对四川的史事、文物也多有考研,当即被四川省一些高等院校选为教材。同年,受聘担任《新修南充县志》协纂工作。他用半年多时间,走遍全县各乡镇,察看山川河流,道路桥梁,名胜古迹,寺庙祠墓,土质物产等等。诸凡有存史留志者尽皆广采博搜。并以科学的观点剃除旧志糟粕,吸收其精华。他分担纂修的舆地,物产两分志,对南充县的土质、气侯,主要农作物栽培等均作了精辟的考订和叙述,《新修南充县志》出版后,这两篇分志颇受好评。
  1929年,任乃强应胡子昂先生之邀,赴川边藏区的康巴、丹巴、泸定、甘孜、道孚、理塘等县考察,步行数千里,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,撰成《西康图经》(地域、地文、民谷)编,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重视,被誉为边境之良志,开康藏研究之先河。
  1933年,任应张谰之邀,一行五人赴广西等地对华南民族进行实地考察。行至重庆,被刘湘(时任四川省主席)约请参加教育改革会议,任向会议提供的改革方案,被“教育改革推进委员会”的委员们以7天时间研讨了实施细则。会后,随从张谰途经上海,赴广西。并撰写成了《峡外游记》一书,介绍沿途风景名胜,人物民俗等,连载于重庆,上海各报。返川后任重庆大学教授,省中校长,四川大学农业学 院筹办工作。
  1936年,筹建西康省,任被推荐为建省委员,再次入康。1942年任西康省通志馆筹备主任,为编纂第一部《西康省通志》作了大量工作。与此同时,撰成《康藏史地大纲》等专著,以及《吐蕃丛考》、《泸定导游》、《 萨尔王传》、《辩王晖名棺》、《芦山汉石图考》等一系列论文与研究报告,引起国内外考古学界的轰动,郭沫若赋诗赞叹:“诚哉艺术足千秋”,国外著名藏学家石泰安,大卫·尼尔等都非常推崇。其间,任鉴于国内出版的康藏地图部份,既简而不详,又多皆乖误,国外出版者,有的别有用心,有的肆意纂改,他乃奋力致志于康藏地图的测绘和校正工作,终予绘成当时最具权威性的康藏地图与西康省各县分图。尔后,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军用地图之蓝本,受到党和政府的赞扬。
  1943年,任应聘华西大学当教授兼边疆研究所研究员。次年,随华西大学考察团第三次赴西康考察,撰成《德格土司世谱》、《喇嘛教与西康政治》等文,对康藏地区土司制度的演变及喇嘛教的发展作了系统研究,并有独到见解。
  1946年,任转任四川大学教授,他发起组织民间学术研究团体--“康藏研究社”。主编《康藏研究月刊》,三年多时间,出版了29期,对藏学研究颇有成就。同年,参加民主同盟,积极跟随张谰先生开展民盟工作。
  新中国成立后,任乃强被任命为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,参与筹建西南民族学院工作。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,受到极不应有的对待。但他在坎坷崎岖的 小道上 ,以锲而不舍的精神,相继完成了《四川康藏农业区划》、《四川州县沿革图解》、《四川军阀混战图记》、《四川历史地图》等多篇著作。1960年后,他发奋撰成《华阳国志校补图注》,150多万字的巨蓍,纠正了前人的诸多谬误。美国洛山机《论谈报》1988年9月30日评论称之为:“西南古代之百科全书”。
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任的冤假错案得到彻底纠正。先后任政协四川省第四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,四川社科院特约研究员、西南民族学院教授,四川历史学会、民族学会、古籍整理规划小组、四川省30多个地、市、州、县地方志顾问等,同时,还担任四川民族学会、四川历史学会、南充历史学会理事、理事长。自1979年以来,他虽已年过80高龄,仍孜孜不倦,伏案秉笔。相继撰成《民族源流探索》、《四川上古史新探》、《川藏边区历史资料汇编》、《山海经新探》、《周诗新诠》、《四川地名考》、《四川地名考释》、《张献忠》等十多部著述和近百篇论文,约500多万字。《张献忠》是一部历史章回小说,1987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面世。他在1986年和1988年两届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研成果奖。
  任乃强一生治学严谨,经世致用。他提出的《四川教育改革刍议》,主张学用一致的教学原则,在全川教育界引起了共鸣。当祖国 “四化”建设时期,他把数十年研究的心得,向中央提出《采金刍议》,为开发青、藏、康高原的黄金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,被冶金部特聘为黄金开采顾问。他桑梓情深,“文化大革命”动乱期间,隐避南充县双桂家乡筑岩洞以居,还为天宫山崖墓的发掘与考证劳神费精。1993年6月底,他年逾九旬,还专程来南充家乡,向出席全地区第一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的500多人作辅导报告,时间长达三个多小时。临终前,再三嘱其子女将他节衣缩食积蓄的存款捐赠给家乡小学,作为奖励优秀学生的基金。由此可见,他已将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华无私的奉献给祖国和人民。

任伯戈

  幼名任承煜。(1906-1986)出生于南充县龙泉乡九栋碑村,幼年家贫,靠父新当雇工养活全家。小时,聪明好学,以名列榜首考入七宝寺高级小学,后又以优异成绩就读于张澜任校长的南充县立中学,在学校常爱阅读进步书刊;兼之,“五四”运动的影响,他的思想也由传统礼教的束缚、逐步走上为民族复兴与劳苦大众得解放的战场。
  1924年,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,同时,任国民党南充县党部执行委员兼青年部长,并以特别党代表的身份出席国民党四川省第一次代表大会,时年19岁。1926年,由共青团员转入中国共产党员。先后任共青团四川地委(相当省委)负责人、川东学联常委、重庆学联副会长。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,妄图把历史车轮转向倒退,在全国全川大肆逮扑、杀害共产党人及其他进步人士,一时,中国大地笼罩在白色恐怖中,许多优秀共产党员惨遭杀戮。任伯戈没有被吓倒,他顶着大屠杀的血雨腥风,战斗在第一线,毅然担起党团四川特委书记的重任,为同年八月建立四川临时省委作好了积极的思想、组织准备。次年春,受党的委派(特派员)去邻水县指挥暴动,他坚持从实际出发,及时向省委报告:“时机尚未成熟…。”省委采纳了他的意见,很快撤消了这一妄动计划,避免了该县革命力量的损失。随后,受派建立中共江北县委,并担任县委书记。是年秋赴上海,直至1930年底均在该地从事马列主义研究工作;同时,参加泸东区党委各项活动与党支部的文化工作。1931年,到山东曲阜第二师范校从事社会科学的教学与党支部工作。在学校中,他团结进步师生,积极同托派分子和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作斗争。1933年秋,重返上海,任“左联”秘书长。在白色恐怖十分严峻的形势下,他与“左联”的骨干成员奋起反击国民党御用文人对“左联”的挑战,打击了反革命的嚣张气焰,扩大了“左联”的影响。1935年夏,东渡日本,在东京留学生中负责左翼文化运动的领导工作,并任“左联”文化总书记,剧联会主席团主席,并经常在东京“左联”支部刊物上发表文章,宣传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。
  1937年8月,中日战争全面爆发。任伯戈摆脱日本警视厅的监控,返回祖国上海,组织留日学生“救国会”,并被推举为常务理事。是年9月,赴陕北延安公学任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员,11月,任西北战地服务团团长。1938至1942年,他先后任抗大总校教员、政教科长、陆军中学校长、给党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,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贡献。
  解放战争时期,前后担任晋翼鲁豫军区、华北军区、十八兵团等政治部宣传部长,在临汾、晋中、太原诸战役中协助部队领导作好政治思想工作,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士气,取得了战争的胜利。1949年9月,作为军队代表赴京参加了全国政治协商会议,任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。随之,挥师入川,历任重庆市军营会文管主任。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副部长,中共重庆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长、西南和重庆市文联主席、重庆市委副书记、书记兼市长、四川副省长,西南局书记、四川省政协主度等职务。他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,始终保持谦虚谨慎,戒骄戒躁的优良作风。始终坚持先公后私,先人后己的办事准则,始终坚持党的事业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、大于一切的理念。始终坚持艰苦奋斗、勤勤恳恳为人民谋幸福的宿愿。
  十年动乱中,任伯戈遭受“四人帮的残酷迫害,身心受到严重摧残,在处境极端险恶的情况下,他临危不惧,坚持党性原则,坚持无私无畏的精神”,表现了共产党员光明磊落,刚直不阿的浩然正气。
  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他于1977年任中共四川省委顾问,带病坚持工作。十一届三中会后,他与党中央在政治、思想上保持了高度一致,不遗余力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新的方针、政策,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坚持解放思想、改革开放的新举措,模范地执行党的知识份子政策、统战政策、农村包产到户的政策,为四川省四化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,就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他仍念念不忘党的工作,人民的利益。六十年如一日,呕心沥血,鞠躬尽瘁为人民大众的幸福而奋斗终生。

李正义

  民国27年(1938)11月13日出生于南充县,1953年9月毕业于南充第一初级中学。同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,任兰州军区炮兵第15师1团侦察员,班长。1956年9月考入西安炮兵学校。1959年3月毕业,分配至沈阳军区64军190师568团任排长。196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历任副连长、炮兵参谋、股长、副团长、190师副参谋长等职。1986年任沈阳军区训练模拟器材研究所所长。1987年5月晋升为高级工程师。1988年9月被授为专业技术大校军衔。专业技术五级。同年出访法国、瑞典两国。
  李正义曾两次荣立一、二等功各一次,三等功两次,1979年被沈阳军区树为“技术革新标兵”、1987年评为“先进科技工作者”。
  李正义入伍后,一贯勤勤恳恳,兢兢业业,做好本职工作,在全军军事训练模拟器材研究事业上,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。早在西安炮校学习期间,他就创造发明和革新了多项训练器材,被推为炮校代表,出席了兰州军区技术革新代表大会。1972年,他带领一名战士,在不足两米宽的过道上,利用捡来的废石膏和简陋的器材,研制成功中国第一枚40火箭筒反坦克训练模拟弹。此后10多年,他动手完成的革新和模拟军训器材41项,其中13项在全军推广使用,23项试用。获国家及全军科技进步奖13项,获国家专利2 项。1977年9月13日在军区靶场进行新研制的单兵火箭弹母弹检验射击时,他怕发生意外,危及试射射手安全,便以“打不好”为由,亲自担任射手发射。不幸发生膛炸,他身体多处受伤,但他还是忍痛收集了散落的碎弹片,以查明爆炸原因。把他送进医院后,医护人员经过5个多小时抢救,从他身上取出13块弹片才保住了生命。住院期间苦苦思索,终于查明了原因,改进了制作。1985年,他承担了总参下达的“815工程”五大系统大型科研、试验、示范、生产、实用任务。担任总设计师、副总指挥、总负责人。协调15所大专院校、科研单位及工厂之间的联系。经过昼夜苦战,刻苦攻关,如期完成了研制生产任务,带领1200余人的队伍在北京导演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首次陆、空训练模拟器材激光电子交战联合演习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参观学习的35国驻华使馆武官的高度赞扬。总参军训部领导称他是“我军模拟器材事业的奠基人。”他的名字被收入《中国现代发明家大辞典》。1991年7月8日,他在步兵第568团小西沟靶场主持PF1-89-80-1式单兵反坦克火箭模拟练习弹试验中,亲自担任射手,在发射第5枚练习弹时,因发生意外膛炸,不幸以身殉职,终年53岁。1992年3月10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。


 
 世界都市:
(以国际公司的“高级生产者服务业”供应,如会计、广告、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) )
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
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

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

同盟
为了方便下次访问,请牢记【33三维地图】网址www.33map.net,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。
Copyright©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(www.33map.net)-33地图蜀ICP备05005342号
All rights reserved